- 大沽口炮台
- 在天津市区东南60公里的海河人海口。
为“津门之屏”,北国海防要隘,创自明代,清咸丰八年(1858年)重修。
有大炮台五座(南岸三座,北岸两座),以“威、镇、海、门、高”五字命名,其周围浚濠筑垣,设置不栅,每台放大炮二尊,另于后墙营门建小炮台二十五座,地势险峻,易守难攻。
第二次鸦片战争和清光绪二十六年(1900年),抗击八国联军战争期间,爱国士兵和义和团战士曾在此与侵略者浴血鏖战。
光绪二十七年清政府与八国签订《辛丑条约》,规定毁大沽炮台及京师(今北京)至海道有碍通行的各炮台,始被拆毁废止。
唯南岸“海”字中炮台,至今保存尚好,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重要遗址。
炮台濒海,可临台远眺海景。
China Attractions dictionary (中国名胜词典). 2013.